2007年11月9日 星期五

YA!我們畢業了



『西瓜甜不甜?』
『甜!』四十二張笑開的臉和上揚的嘴角不是因為甜蜜蜜的西瓜而喜悅,他們歡喜著的是一個堅持後的成果,一個過程的認證。

楓葉初綻的季節,富里竹田這大班畢業了,用兩個月的時間密集接受培根課程後不是放鬆閒逸,等著大部份務農的他們的是下一波的農忙,沒有喘息的空檔,但他們農人的聽命性格,盡心認份,還是會拉起大大的笑,迎向下一關。


十大經典先修班



感覺進階班課程才結束,匆匆又到了核心班最後一堂課。由於期中進行的學員課程意見表反應,希望後續再排「社區觀看」之類的課程,也反應出對葉老師的教授很是推崇,於是在做為學員成果驗收的這堂課,又請葉、傅老師來為竹田班進行體檢。

在社區規劃方案討論時,是請學員們分組操作,分屬不同社區、村子的大班學員們第一次壁壘分明,同村的才一起圍坐一圈,於是一個一個小圈,很快開始應用適才課堂中的方法寫下「SWOT」分析,嗡嗡低而交錯的討論聲充斥平時嫌稍大的教室,理想的熱情跟著你來我往的對話繚繞周身。
各組發表的規劃方案或許有不盡理想處,但是社區的能量這回更清楚的展現了。

老師老師我知道


積極爭取參與培根計劃的社區都有一定程度的「求知慾」,想要知道怎麼樣可以透過水保的課讓社區更好,想要知道更多能使社區發展的知識、管道,所以學員們在課堂上的反應,熱衷也很直接,對老師的經驗有體會的、對老師的提問能瞭解的,都抱以熱情回應,這堂課當陳老師問到:誰知道…。(陳老師的講授一定很貼合學員的認知,因為)舉手的人相當踴躍!

2007年11月8日 星期四

下課一定要閒聊


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下課是為了讓社區學員有機會和老師進行不同層面的交流。
常常授課老師在下課時間也不得閒,學員們在課中不好意思打斷老師而憋得一肚子問題都在這時機抓住老師傾瀉,老師也本著為師解惑精神詳盡說明。人生就是這樣「做學問」的啊。
會把握機會的同學們,下課一定要閒聊喔!

起立敬禮老師好


『起立!敬禮!』『老師好!』『起立!敬禮!』『謝謝老師!』
這不是國中小或是高校學堂,而是竹田村活動中心水保培根的課堂上。
『老師來教導我們,所以我們感謝老師。』從第一堂課至今,每節課都讓前來授課的老師為之驚喜,這樣的尊師恐怕在其他地方難見,但在竹田這大班,不論老師年輕年長,皆行以代表感恩的課前課後禮,這也是農村可愛的一面。

名牌不只是名牌



農村很可愛,不只是因為它生產人們日常飲食所需,更多的時候,是農村的人可愛,使得農村感受起來是溫厚而可親。

這一班的學員們很有農村直爽個性,對於上課學習的認同,反應在要求製作學員名牌上,那不只是為了讓這一個大融合班的成員們可以相互認識,也是對課程的重視。


老師你別要緊張


無煙囪的觀光產業結合鄉村農業的發展趨勢是許多鄉村社區所樂見,因而在資訊取得、知識學習意願上也有類似傾向。富里班,納入社區需求而安排上多有地方發展結合環境、觀光的課程。
這一堂課請到的老師雖年輕,但對花蓮的關注與熱忱令人感動,對生態旅遊與社區結合有其見解。但年輕老師或許第一次面對這般大陣仗的長者們和長時數課程,使得講課戰戰兢兢,惹得聽課的阿姨、叔叔們憐惜對年輕老師勉勵:『老師你別要緊張嘛!』

被騷擾的很幸福



這節課沒有十八禁,也無關被侵犯,而分享的是生態、自然環境中的人。

范老師本身對營造社區的生態環境極有經驗,其中一次探索登山路線的經歷聽得學員們嘖嘖稱奇。
「這天和高山嚮導、攝影師一起走山脊探路,我和嚮導走在前,攝影師因為取景而落在後。到一處臨坡面等待攝影師趕上的同時,嚮導走到一旁對著側坡面小解,忽然一隻水鹿悠哉漫步出現,從嚮導的後側方慢慢接近嚮導,我喊嚮導不要動,嚮導還不知道發生什麼事,只是愣在那,水鹿一邊慢慢走到嚮導腳邊,舔起尿來,舔著舔著就循著源頭舔到了出水口…」
(這件「水鹿性侵事件」是年初曾上過報章版面的,沒想到苦主的見證人現身說法。)

有些生物是一地的環境指標,像水鹿之於那山區。富里目前熱門的旅遊是一年夏秋季的金針產區,其實六十石山還有豐富的自然環境資源,之前的社區資源踏查課程就讓學員們對自己居住的環境大開眼界,經過范老師的分享與介紹,學員們對社區營造更是摩拳擦掌起來。

夢想就要說出來



作為進入下一階段前的課,學員們普遍能因老師的經驗分享、激勵而有脫胎似的轉變,實是進階的好憑證。


這堂課的關鍵字:社區產業、經營、社區環境、發展,其中「發展」是社區普遍關注的點,發展的夢想雖然不是光用嘴說,但是社區的發展需要社區人的共識,「說」成了形成共識的初步,有夢想就要說出來!

佇立著夢想期盼


六十石山山腳下的竹田一帶,轉入通往金針園的山路前,一座龐然大物佇立,靜靜的為旅者指明一處可以忘塵的地方;為地方人指出一種夢想可期盼。

帶來能協助地方發展的資訊、資源的上位也似一盞光明的燈,指引社區向光的地方。當光明燃起,社區人莫不傾注心神凝視、聽受,在一切細中都有可以盼望、待舉起的夢想。

2007年9月27日 星期四

滿山遍野夜精靈


夜並不總是萬籟俱寂,樹梢草間,蟲鳴鳥叫與白晝相較是不遑多讓,活動著的生物數量也不比日間的遜色,夜的國度有夜的精靈看守。

踏查富里鄉有年的張振岳老師,肚腹飽含的原來不只是文史物誌,今天的課再呈現了張老師熟悉地方自然生態的一面。透過照片稍微講述了地方常見的生物種後,張老師帶著學員們實地走訪,進行夜間版的社區資源踏查。不少社區人是知道課堂照片所講述的動物昆蟲,也能在野外踏查時指出,只是多以俗名稱呼,而今加入了老師對生物的有趣介紹方式,學員們在找尋辨認時更加帶勁。社區人看見地方美好、對地方的熱情,希望由此燃燒,生生不息。

南風吹來唱山歌


在新竹讀書的時候,假日往鄉鎮跑,所到處幾乎客語不絕於耳,耳朵不習慣的語言,給予頗為異鄉的知覺,沒想到有一天會在生活了二十年的花蓮再度感受,這裡是花蓮南邊與台東接壤的富里鄉竹田一帶。據誌載,竹田、羅山都曾是客人遷徙移居的落腳點,說這裡是客人庄也不為過;曾是布農族集居的明里村,在日據時期居民流動量大,現下也說不準哪個族群人口居多數。每回課間,村人多是用著他們熟悉的客語交談閒聊著,雖然聽不懂半句,對那口音卻不再感到那麼生澀。
知道客人採茶有採茶山歌,但不知道六十石山上種作金針的客人,是否也依著徐徐南風哼唱。

共聚首的第一天


十大經典農村就在家鄉隔壁,引發富里人打造家鄉的拼勁熱血。竹田村與鄰居明里社區打聽到水保培根課程,早早共商一起開班讓地方人也可以加入今年度的課程;羅山村民在93年就曾參與水保人培課程,近年也發展穩健,但串連鄰近的資源、人力更能在經營地方上周全,羅山也加入了富里的培根課程。這一天,三個村/社區的人們共聚一首,為地方共同踏出第一步。

讓我們一起歡迎

富里有…米,富里有…六十石山,富里有…金針花,富里有…什麼?

富里羅山有機村名噪休旅界,嚴然是東部旅遊景點一顆星,二戰結束後的民國三十四年,羅山螺仔坑依然屬竹田轄區,至民國三十八年始獨立為羅山村,所以曾轄羅山、在六十石山腳下的竹田村又有些什麼?浣紗圳!那是什麼,是農婦洗衣、話家常的古早味農家風景;那與六十石山相對的中央山脈前,舊稱里行的明里村有什麼呢?西元1904年,花蓮地區推廣菸葉種植,東里、萬寧、明里三村雀屏中選。富里的故事、富里的人早已就緒,讓我們一起歡迎!